家,对于老年人来说,是一个安心稳定的寄托。在家养老,也是大多数老人的心愿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人口深度老龄化,海陵积极探索养老模式,丰富老年人的生活,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随着年龄增长,高龄老人逐渐面临自理困难、生活不便等生活问题。其中,洗澡、理发等生活琐事,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成了难题。上午9点多钟,在城东街道东进小区,助老员钱娟像往常一样来到李恒老人家,扫码登录“泰有福”养老平台后,她热情地和老俩口聊起了天,“爹爹奶奶,你们快坐着歇息吧,我来把厨房打扫一下。”钱娟在李恒家中忙个不停,92岁的李爹坐在沙发上怡然自得地喝着茶。“小钱每个月都来帮忙,做事勤快又麻利,我们老俩口都很满意。”
同一小区的89岁失独老人王月芹,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受益者,老人腿脚不方便,每个月助老员都会上门服务,尽力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,“长短刚刚好,理一下整个人都看着精神了!”钱娟在给老人理发时,在一旁观看的王月芹侄媳妇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,“照顾老人对我们来说,不只是工作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钱娟说,“我们就是把政府的好政策送到老人身边,让他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受益,体会到政府的关心关爱。”
据悉,海陵区现有65周岁以上老年人9.4万人,占全区总户籍人口的20.1%,户籍人口老龄化、老龄人口高龄化、高龄人口失能化的现象比较严重。围绕老年人反映强烈的“医食住行”等方面需求,海陵以群众需求为靶向,致力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“养老难”问题,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
在城西街道西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今年67岁的张奶奶正在活动室,和老朋友打乒乓球,精彩扣杀、巧妙回挡……奶奶身手敏捷,球技精湛,“我家就住在附近,5分钟就走过来了。上午打打球,下午跳跳舞、做健身操,这一天时间过得太快了!”张奶奶开心地说。近年来,城西街道西仓社区把“为老服务全覆盖”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一方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另一方面将重心下沉到网格内,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、细致化服务。社区以“1+3”社区+社会组织+公益团体组成志愿力量,对辖区80岁以上老人、残疾老人、失独老人、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全面排查,为他们提供上门理发、剪指甲、维修电器等便民服务。“我们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,诸如家政、理发;对于90岁以上的老人,我们设立了‘仰望期颐’服务项目,确保老人们能享受到温情关爱。”西仓社区党委副书记汪华介绍。与此同时,社区通过实施“失能老人康居行动”,把康复辅助器具、居家养老、看护照料等相关专业知识带到失能老人家人身边,切实提升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数。
据了解,具有海陵区户籍且长期居住在辖区内的特困人员、城乡低保对象、重点优抚对象、计划生育扶助对象中的60周岁及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或70周岁及以上的自理老年人,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(入住养老机构的、已经享受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券政策待遇的除外),都可以自愿申请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。
仅去年一年,全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达2.2万余名,完成300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完成140名养老护理员培训,新建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(站)9个。今年,我区将继续开展居家上门服务、适老化改造等,努力让更多的老年人乐享幸福海陵“夕阳红”。(全媒体记者:郁星雨)